喬躍山: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效益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企業實力不斷提升,行業應用持續深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1.6%,營業收入從7萬億元增長至14.1萬億元,在工業中的營業收入占比已連續九年保持第一;利潤總額達8283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從2.5萬億元增長至9.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6%,增速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2021年利潤總額達1.2萬億元,較2015年翻一番。
二是創新能力取得新發展。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第五代移動通信等領域技術創新密集涌現,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先進計算等領域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等產品創新迭代不斷加快,供給能力持續增強。全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從2012年的14萬件增長至2021年的228萬件,年均增長率達36%。
三是產業結構實現新突破。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14家中國軟件名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占全國軟件業比重達78.4%,產業集聚效應凸顯。手機、彩電、計算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長,內需升級趨勢明顯。如4K電視機加快普及,2021年我國4K電視機出貨占比達到72%。國內多條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全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批量出貨,8K超高清、窄邊框、全面屏、折疊屏、透明屏等多款創新產品全球首發。
四是融合應用探索新空間。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面向教育、金融、能源、醫療、交通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碼、遠程辦公、協同研發等軟件創新應用,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汽車電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養老等新產品新應用發展取得扎實成效,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應用場景豐富用戶體驗。
回望過去十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請問中國近幾年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有哪些進展?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喬躍山: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中國是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市場。近年來,在內外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1年國內集成電路全行業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2018—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芯片產品水平持續提升,較好地滿足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發展需要以及行業應用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2020年,出臺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為促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全球合作共贏發展的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集成電路產業仍面臨產業基礎薄弱、高端芯片供給不足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做好《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落實工作,堅持融合創新,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發展,做大做強市場。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堅持政策協同,協調落實現有支持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堅持開放共享,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提升國際合作層次與水平,共同搶抓市場發展機遇。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如何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取得哪些成效?未來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王建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國家軟件發展戰略實施,推動產業良性發展。今年1—7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達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推動出臺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持續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引領。
二是強化攻關應用。面向重點行業領域,體系化布局關鍵軟件攻關項目,加快補齊關鍵軟件核心技術短板。前瞻布局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興軟件,搶抓機遇打造長板優勢。加快推動關鍵軟件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和創新迭代。
三是培育產業生態。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剝離軟件業務,培育骨干企業,支持中小型軟件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開源基金會、代碼托管平臺、開源協議、開源項目和開源社區建設,支持國內首家開源基金會成立,孵化一批開源項目,加快繁榮開源生態。深入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發揮14個中國軟件名城和軟件園區的示范帶動效應,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四是優化發展環境。貫徹落實《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動軟件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完善軟件會計準則,強化軟件價值導向。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軟件正版化檢查,加強軟件知識產權保護。聯合教育部建設33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加快軟件人才培養。
下一步,我們將遵循“應用牽引、整機帶動、生態培育”的產業發展規律,以需求為導向,持續強化應用牽引;以補短鍛長為目標,加強軟件技術創新;以開源為抓手,加快培育產業生態;凝智聚力、強化協同,扎實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華為發布了首款支持北斗短報文的手機,同時我們關注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發布了《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請問目前北斗在大眾消費領域應用成效如何?后續有哪些工作舉措?
徐文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近年來,我部著力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北斗產業鏈,面向規模大、占比高、影響面廣的大眾消費領域拓展北斗應用,取得積極成效:
產業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我們大力支持北斗短報文、高精度、低功耗等芯片/模塊的研發和產業化,不斷改進工藝、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服務基礎設施逐步健全。完善北斗網絡輔助公共服務平臺能力建設,支持車道級應用,2022年上半年,平臺北斗活躍用戶量平均每日4030萬,業務量每日3.2億次。北斗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北斗高精度共享單車投放量突破500萬輛,貨車前裝北斗超過百萬輛。2022年上半年,新進網手機中有128款支持北斗,出貨量合計1.32億部,出貨量占比達98.5%。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落實好《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夯實基礎能力。提升北斗芯片關鍵性能,著力補齊產業短板,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眾消費領域北斗產業鏈和供應鏈。二是培育優質企業。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北斗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是創新應用場景。促進北斗與5G、物聯網、車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創新,豐富北斗產品形態,培育北斗大眾消費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四是營造良好環境。加強部門溝通協作,發揮央地協同作用,構建產學研用聯合的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提高北斗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近年來,開源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前不久,在北京舉辦的2022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讓開源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動開源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樣的成效?未來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培育壯大國內開源生態?
王建偉:
全球開源歷經40年發展,通過集眾智、采眾長,加速軟件迭代升級,促進產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生態完善,逐步成為軟件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的重要模式。尤其在數字經濟時代,開源呈現出向信息技術各領域全面拓展的蓬勃之勢,為軟件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重要機遇。近年來,我們順應全球開源發展趨勢,多措并舉推動開源生態建設步入新階段。
一是完善開源政策體系。制定實施《“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將繁榮開源生態等相關任務落實落細。二是推動開源“四梁八柱”建設。支持成立國內首家開源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加速孵化開放鴻蒙、歐拉等一批開源項目,推動開源代碼托管平臺發展,優化壯大開源社區,如歐拉開源社區用戶數量超60萬人,合作單位超380家。三是優化開源發展環境。支持舉辦2022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活動,為國內外開源相關方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積極宣傳開源文化。依托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深化開源領域產教融合,支持開源進校園等相關活動,為儲備開源領域優質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夯實基礎、繁榮生態、深化應用、優化環境的思路,支持開源基金會加快提升運營水平,面向關鍵軟件領域布局開源項目,優化開源社區,普及開源文化,匯聚優秀開源人才,完善開源相關治理規則,加快繁榮國內開源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喬躍山:
基礎電子元器件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從大家熟知的電阻、電容、電感,到自動化領域廣泛應用的微特電機、傳感器,再到手機上必不可少的電聲器件和印制電路板,廣義上都屬于電子元器件范疇。以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為例,每臺智能手機平均使用數量超過1000只、每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量超過10000只。可以說,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為加快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強化政策指引,統籌指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
在加強央地協同方面,強化與重點產業省市工作協同,形成央地發展合力,共同推動電子元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支持技術攻關方面,統籌利用相關專項,支持一批電子元器件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培育重點企業方面,支持培育700余家電子元器件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優質企業持續做優做強。在推動示范應用方面,組織開展重點電子元器件產品工藝“一條龍”示范應用,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指導行業協會編制《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框架手冊》,明確產業發展靶向。在優化產業環境方面,指導有關單位加快相關國家標準制修訂,支持建設電子元器件質量可靠性技術提升等公共服務平臺,提升行業檢測分析及應用評價能力。
在各方積極努力下,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成績斐然,已經形成世界上產銷規模最大、門類較為齊全、產業鏈基本完整的電子元器件工業體系,我國電聲器件、磁性材料元件、光電線纜等多個門類電子元器件的產量全球第一,電子元器件產業整體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在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產業統籌布局,繼續深入實施《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并與“十四五”制造業有關規劃政策加強銜接,充分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提升高端供給能力,推動骨干企業加快攻關突破,面向5G通信、新能源等領域,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三是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及測量儀器等加強協作,引導基礎電子產業升級。四是持續優化產業環境,加快電子元器件標準制修訂,提升相關檢測認證及試驗平臺等公共服務能力,推動電子元器件國際交易中心建設。
工業軟件在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實體經濟變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請問我國工業軟件的整體發展情況如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工業軟件發展?
王建偉:
我們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工業軟件政策支持,扎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動工業軟件應用,加快培育工業軟件領軍企業,構建良好產業生態。近三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穩步壯大,供給能力有效提升,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由2019年的172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41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5%。今年1-7月份,我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1219億元,同比增長8.7%,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下一步,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加強配合,在應用推廣、產品攻關、生態構建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市場主導,強化政策支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結合,產學研用協同推進,營造工業軟件良好發展環境。二是堅持應用牽引,緊緊抓住軟件應用這個“牛鼻子”,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應用推廣力度。三是堅持創新驅動,聚焦關鍵產品,持續攻關核心技術,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四是堅持構建良好生態,充分發揮開源基金會作用,孵化一批工業軟件開源項目。依托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強化工業軟件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消費電子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憑借豐富的產品形態、多元的應用場景,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制造的風采。能否介紹一下我國消費電子產業整體發展情況?下一步還將在何處發力?
徐文立:
消費電子主要是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電子整機產品,主要包括個人計算機、手機和彩電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消費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產品前沿市場。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張。我國消費電子產銷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是消費電子產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電子生產和代工企業大多數在中國設立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全球約80%的個人計算機、6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彩電在國內生產,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約400萬人,相關配套產業從業人員超千萬。
二是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國消費電子多元化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十年來,諸多“世界首發”消費電子產品陸續問世,包括全球首款消費級可折疊柔性屏手機、全球首款疊屏電視、全球首臺卷曲屏8K激光電視、全球首款4K 240Hz曲面電競用顯示器、全球首臺5G筆記本電腦等,彰顯了我國創新能力水平。
三是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我國消費電子產業鍛造出眾多全球馳名品牌,2021年全球手機、彩電、計算機出貨量前五品牌中,我國大陸手機品牌有3家,彩電品牌有3家,計算機品牌有1家。
下一步,我們將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加快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新一代視聽技術、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帶動內容、計算、存儲、顯示等產業鏈整體升級。要加快創新驅動,完善產業鏈條。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強攻關突破,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引導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創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推動應用牽引,增強發展動能。面向重大活動和應用場景,加快新技術在重點行業領域融合創新發展,促進終端普及和內容繁榮,激發信息消費潛力,賦能千行百業。要堅持系統觀念,構筑產業生態。引導市場主體共建關鍵共性技術標準和應用生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打造產業集群。要加強開放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搭建國際性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國內外資源交流和優勢互補,共創發展機遇。謝謝。
近年來,我國操作系統取得較快發展。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開展哪些工作,取得怎樣的成效?
王建偉:
近年來,我們大力支持操作系統發展,持續攻關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升級,深化應用推廣,打造良好生態。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操作系統的相關情況。
在桌面操作系統方面,推動桌面操作系統與國際主流芯片架構和應用軟件的兼容適配,加快提升產品功能性能,深化推廣應用。在服務器操作系統方面,推動服務器操作系統與主流CPU、數據庫、中間件等軟硬件的兼容適配,加快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如,歐拉操作系統終端部署量超170萬套。在移動操作系統方面,支持骨干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移動操作系統應用推廣和生態建設。如,鴻蒙操作系統裝機量已超3億臺。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國家軟件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對操作系統的支持力度,順應開源發展趨勢,強化核心技術突破,培育壯大應用生態,更大力度匯聚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推動操作系統創新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規模及市場應用已連續多年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后續將如何推動光伏產業創新發展?
喬躍山: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及市場應用實現快速發展。2021年,我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50.6萬噸、226.6吉瓦、197.9吉瓦和181.8吉瓦,產量全球占比均超過70%;光伏新增裝機54.88吉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發布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政策,建立行業發展基線,引導光伏產業合理規劃布局和智能升級。指導編制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產業鏈供應鏈圖譜、產業發展路線圖等,強化標準引領,推動產業持續提質、增效、降本。密切跟蹤行業熱點、難點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引導產業上下游加強協作。支持光伏行業組織建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鼓勵光伏產業“走出去”并沿“一帶一路”加強國際合作。
下一步,我部將加強行業統籌規劃,加快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更多力量。一是持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實施“十四五”相關產業規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智能光伏創新行動計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等政策,引導產業持續轉型升級。二是加快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發布《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及產品等創新突破。三是加強公共服務保障。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支持行業協會等建設,加強產融合作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加快修訂完善光伏標準體系,推進光伏組件回收利用、碳足跡核查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四是全面深化國際合作。鼓勵國內光伏產業界加強國際交流,開展產能、技術、標準、人才等多方面合作,共同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和應用,助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蓬勃發展,對經濟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如何加快推動信息技術服務業創新發展?
王建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技術軟硬件水平不斷提升,服務邊界不斷延伸,推動數字經濟加速走深向實,為加快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6萬億,較2017年翻了一番,較2012年翻了兩番。今年1-7月,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在軟件業全行業收入占比65.5%。從細分領域來看,云計算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全球市場占比14.6%,較2012年增加10.9個百分點。軟件業服務化、云化趨勢日益凸顯,信息技術成果加速從“線下”走向“線上”,從“產品交付”轉變為輕量化“服務訂閱”。
二是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加速創新,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穩步增加,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全球占比超過84%,容器、微服務、海量數據存儲、大規模并發處理等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三是有力支撐數字化轉型。企業上云步伐不斷加快,全國累計上云用云企業超過360萬家。區塊鏈加速向實體經濟、民生服務、智慧城市和政務服務領域融合滲透。一批行業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加速涌現,成為賦能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信息消費持續擴大和升級,信息技術服務需求潛力日益增長。
四是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信息技術領域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持續優化,超過6000家企業實現信息技術服務標準貫標。蘇州、鄭州、昆明、武漢等地加速創建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形成良好產業生態。
下一步,我們將落實落細相關政策規劃,持續推動關鍵技術創新,深化融合應用,優化產業生態,加快促進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壯大,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 | 工信微報(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 蒲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