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篮球推荐预测-cctv5足协杯直播-中国足彩网首页官网-英格兰世界杯冠军|www.wsnxt.com

沈陽鴻宇科技有限公司

【行業資訊】我國工業互聯網有沒有泡沫?

發布時間:2022-01-26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1321

工業互聯網的泡沫與其它泡沫內涵相似,是指對現實需求的預測偏高,虛擬需求的過度膨脹,導致表面上的虛假繁榮。 作者曹曼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泡沫,并到了該采取措施消除的程度了。

一、 產生泡沫的背景

       各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側重點不同。2012年工業互聯網產生于美國,很快得到各國政府領導的重視,中國、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更將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其發展速度幾乎同步,但側重點各有不同,究其根本是發展模式的不同。美國側重于應用軟件開發,發揮行業聯盟的作用;德國側重于硬件開發,發揮制造業智能化的主導作用;我國側重于平臺系統(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已建平臺500多個,而發達國家僅不到100個),發揮行業頭部企業的骨干作用。

       在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也沒有方法學可利用的情況下,各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啟了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探索之路。我國以“爭做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為發展戰略,采取跨越式(設備智能化)發展策略,大力支持行業頭部企業直接建設雙跨平臺。而目前,由于自動化基礎不牢仍需要補課,加之大企業有發展的慣性和船大難掉頭的弊端,一鼓作氣建成平臺后,卻遇到難題——行業內企業因數據安全和增效額度的問題,不愿上平臺、用平臺。因此也就出現了虛擬需求過度膨脹現象。

       我國由政府主導,依托研究人員做決策支持。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建設由政府主導,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重點支持網絡平臺建設,主要集中在行業頭部企業和少數IT企業,有相對局限性。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依托其下屬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提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并承擔大量具體工作。根據發展的需要,又成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為工信部提供服務。可以看出掌握我國工業互聯網命脈的是“政研派”,其特點是對新知識接受快、思想活躍,習慣從上向下和抓大放小,與現實需求有偏差在所難免。

       歐美國家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主導。歐美國家的做法與我國不同,由國家制定戰略和市場化政策,發揮行業組織(如協會和聯盟)的作用,企業為主體從下向上或上下互動。即使是IT頭部企業主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也是基于生產一線的變革需要,與線下生產制造企業密切合作,圍繞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系統開展設備智能化、網絡化連接和平臺化管控工作。從設備到工藝,從企業到集團,再到行業,逐層實現智能化。設備和工藝的優化模型在平臺層不斷積累豐富,逐漸由量變到質變,實現平臺功能的升級強化,再用挖掘大數據的結果為線下賦能,就不會出現建好平臺推廣難的問題。

二、 泡沫產生的原因

       我國工業互聯網產生泡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進行階段性小結和對比分析,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是必要的。

       民企作為主力軍,政府支持后難受控。建設模式以行業頭部企業為主,打造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包括幾個巨無霸IT企業在內,雖然企業實力都很強,但沒有成功的案例可參考,也沒有理論方法做指導。按經歷者的話講,會踩無數的坑,走彎路交學費成了常態,實際上,工業互聯網建設的進程沒有設想的那么順和快。跨界團隊建設難、試錯成本高,在這些問題面前,國有企業并沒有優勢,這也是平臺公司國有企業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平臺的功能強大,尤其是對雙跨平臺有更高期待,在政府的支持下,民企成了建平臺的主力軍。他們機制靈活行動快,但也有政府支持后執行過程中難受控的不足,不能提前解決行業內企業上平臺、用平臺的顧慮,導致平臺建設和推廣應用的實際進展滯后于發展規劃預期(看平臺企業的利潤來源最有說服力),也就無法很好地為行業服務。

       跨越式發展,外強內虛。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國家重點支持平臺建設的戰略,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問題是怎么建平臺。在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沒有時間對平臺建設模式進行充分論證的情況下,采取跨越式發展,直接支持行業頭部企業進行雙跨平臺建設,迎接風險挑戰是必須有準備要面對的。頭部企業的經濟實力強,擁有應用場景和社會資源,基本上都是采取自建團隊的方式,沒有與行業內各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共同完成。一味追趕速度的要求,對建平臺困難預估不足,從易到難,首先實現的是可視化的功能,表面上看有高大上的效果,而其可持續增效的核心功能難以落地和豐富,滿足不了行業發展升級的需要,造成了外強內虛的局面。

       現在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是,行業內部企業之間有競爭關系,平臺建設模式未充分考慮該因素的影響,企業害怕數據外泄,包括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不愿或不敢上平臺、用平臺和充分開放數據,是平臺在推廣應用中碰到的共性問題和困惑。

       完善核心功能,需要較長時間努力和積累。行業頭部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一般都是成立一個公司或部門,專門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發展工業互聯網是一把手工程,已成行業內的共識。國有企業和大企業領導親自參與是不現實的,即使是二級企業的一把手領導,也很難做到親自操刀,并有完整的時間投入。加之跨界人員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很難保證戰略戰術的一致性。特別是政府領導不了解一線的真實情況,應用場景的邊際條件和保障政策,與現實有明顯脫節,兩化融合多停留在可視化上,而降本、增效、提質、綠色和安全(概況為可持續增效)核心功能的實現,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

       特別是深水區(PaaS層)有大量高難度工作(如增效模型建設),需要傳統產業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與優秀IT人員組建跨界團隊,通力協作才能完成。包括兩方面人員的團隊建設與管理,和團隊內人員的溝通與融合,沒有3-5年時間的磨合,平臺開發工作很難順利進行。要實現雙跨大幅度的產業融合,與可持續增效生態體系建設,涉及多專業人員的有效組合和高效協作,需要各種大量數據的積累和加工處理,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短時間內達成的確不現實。平臺打造過程曲折,一旦取得初步成功,在推廣應用上就有急于求成的心態,容易導致滿足不了真正需求的虛假繁榮。

三、消泡的技術手段

       我國工業互聯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行業平臺功能完善,數據保密和安全。

       行業平臺需要細分行業分工合作共同打造。行業平臺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到掌握行業內所有核心技術和經驗,需要整合行業內所有優勢力量和資源共同完成,建設者聯合行業代表制定共建方案和機制,包括行業細分,各子行業頭部企業的選擇條件,參與共建的方式方法和責權利,發展和退出計劃等。細分的顆粒度與從業企業的經營范圍保持一致,大方向是顆粒度越來越小,發展過程中不斷細分和剝離,產業融合的范圍和深度、創造的價值和帶來的收益都將越來越大。

       國家制定能調動行業內大部分企業參與的戰略和政策,要以企業為主體,讓各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參與平臺的建設,鼓勵從下向上發展,即從設備的智能化到企業的,再到行業的,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子行業頭部企業的選擇,不一定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建議三個主要條件:(1)經濟實力排在前幾位;(2)企業一把手重視并親自抓;(3)有幾年從事工業互聯網方面業務的經驗。合作機制是關鍵,平臺增效是核心,堅持責權利對等原則,在平臺上能獲得有競爭優勢的持續增效。

       數據保密和安全需要有對應的技術產品做支撐。平臺是開放的,要在平臺上實現數據的保密和安全,看似矛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觀念的顛覆和技術手段的創新是必須的。“微平臺”應運而生,它是從平臺中長出來的“軟硬件產品”,是平臺功能的延伸或分布式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核心單元或細胞,服務于企業(包括生產現場或PC與移動端),類似于“微信” 是消費互聯網生態體系的細胞,服務于個人。

       微平臺的主要功能有:(1)平臺功能本地部署,實現智能化生產管控,優化生產、方便監管,實現降本、增效、提質、綠色和安全;(2)保密與開放可選擇,自由設置與平臺的斷連、功能與數據的開關,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平臺的功效;(3)無限連接與持續優化,不定期選擇連接平臺,下載所需功能模型,獲得平臺賦能,包括跨平臺之間的連接,整合一切需要和可以整合的資源,獲得持續優化的技術支撐與增效服務,確保產品的先進性和競爭優勢;(4)靈活方便與個性化需求,技術的發展越先進,平臺的顆粒度越小,選擇的自由度越大,自主的開發越容易實現,滿足的個性化需求越到位,獲得的服務越靈活方便。

       有了微平臺,發展工業互聯網就是將有關設備連接起來,并能做到有創造性地共享所需的數據。設備的智能化就是開發與之配套的微平臺,企業與行業的智能化就是微平臺間的連接和優化,這樣從下向上發展工業互聯網也就容易多了。

       雙跨與產業融合需要政府引導和聯盟推動。“微平臺”適用于各個行業,可滿足企業解決數據保護和定制私有化部署的需求,企業上平臺和用平臺的顧慮打消了,既有利于平臺的推廣,也有利于平臺的建設。這需要平臺建設主導者有開放的心態,有容乃大的胸懷,和率先垂范的奉獻精神,心甘情愿為行業付出的情懷,并借助行業組織的力量,完善行業平臺建設與推廣行動方案,實現可持續共贏的目標。

       開放是相對的,競爭是發展的推動力,微平臺不僅是企業和設備間的連接器,也是企業和設備個性化(包括核心和專有技術開發)的保護器。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沿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行業內企業間的連接和數據融合,再沿產業鏈進行跨行業企業間的連接和數據融合。要使該融合順利進行,政府出臺引導政策是必要的,發揮行業組織(如協會和聯盟)的作用也是必須的。平臺主導者需按行業平臺要求,以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共贏為目標,制定微平臺技術產品標準和推廣應用計劃,完善國家有關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在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與實現世界的交互中,在試錯和迭代中持續前行。

四、未來發展的模式

       決定監管工作重點從事前轉向事中和事后,已過8個年頭了;“互聯網+監管”從提出到現在,也2年有余。各級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都做出了努力,但進展參差不齊,也暴露出來了急待解決和改進的問題,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尤其是根除發展障礙的舉措,才能確保作為這次“兩會”重點工作的落實。

       回歸平臺的公共屬性。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平臺的公共屬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平臺是公用的具有公共屬性,不及時給予認可,并按公共屬性的有關規定治理平臺公司的話,行業發展出現問題是必然的,近期國家對平臺公司的約談處罰就是例證說明。畢竟事后處罰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在落實《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補充公共屬性的內容和要素,進入持續迭代完善的狀態。確保上半場的過失不再重演,下半場的發展更加順利。

       微平臺可促進平臺公共屬性的實現。公共屬性的實現,需要有對應的技術標準和政策法規支撐,并借鑒上半場獲得成功普及應用產品(如“微信”和“支付寶”)的特點,開發出能方便連接企業和設備的產品,并在滿足數據安全和性價比高的情況下,滿足使用靈活和適用范圍廣的需求。值得慶幸的是“微平臺”誕生了,可實現各行各業各種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不但能消解企業對數據保密的顧慮,加快企業上平臺用平臺的進程,而且能實現生產設備智能化標準的統一,方便行業的統一監管與產業之間的融合。

       平臺共建模式能滿足公共屬性要求。平臺公共屬性的變現,意味著平臺所有權的國有化,和經營管理企業的可控性。需要明確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共贏的具體目標,樹立以用戶為中心、追求可持續增效的經營理念,通過優勢互補、合作共建、分享增效(指在所有參與者間,包括用戶和其它共建者,按貢獻大小,分享利用該模式后新增的效益,不動原收益),構建“大平臺+子平臺+微平臺”生態系統,打造取自于行業、服務于行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與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控制。

       “大平臺+子平臺+微平臺”是按平臺架構來劃分的,大平臺服務于整個行業的生態系統,負責行業平臺架構建設和運維;子平臺服務細分行業的產業體系,負責子行業平臺建設和運維;微平臺服務兩端,核心是其中的微觀技術體系,確保每個模塊最優、標準統一和持續發展。平臺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開,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通過兼并、重組和生態共建等方式,利用融技術來推動技術融合、數據融合和產業融合,整合行業內外的優勢資源,逐步實現平臺所有權的國有化和經營管理的市場化,與行業生態體系的持續優化升級。

       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給予高度重視并加快發展是明智之舉。步子邁得太大,出現泡沫等問題是正常的,需要我們積極面對。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應作為新基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權歸國家,經營管理市場化。

       行業平臺是為行業服務的,需要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與監管,和行業組織的推動與監督,以及行業內企業的通力協作與共同努力。尤其是發展初期,出現問題的幾率更大,要有風險意識和及時補救的準備。綜上,透過問題看本質,尤其是發展理念和戰略規劃,及其對應的經營模式和行動計劃,決定方向、全局和未來,以上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提前謀劃。

來源:《東西智庫》
作者:曹曼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