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篮球推荐预测-cctv5足协杯直播-中国足彩网首页官网-英格兰世界杯冠军|www.wsnxt.com

沈陽鴻宇科技有限公司

【行業資訊】數字經濟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發布時間:2020-11-23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1713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國際發展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的必然戰略選擇。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國際發展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的必然戰略選擇。在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數字經濟是重要的支撐力量。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打通生產、消費、分配與流通環節,并通過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實現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與質量變革,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促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雙循環”的主體是國內大循環。對此,要通過實現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撬動擴大內需,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優勢。促進供需之間信息的對接,實現國內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精準匹配和相互促進,以高質量的國內供給激發國內需求的擴大。同時,以國內需求的擴大和消費的上升激勵供給結構的優化和供給質量的提高,構建有效的國內大循環體系。


       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打通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信息渠道,實現需求端與供給端及時、高效的信息反饋與鏈接,減少供需間的信息不對稱與信息不完全,有助于加快供給端的多元化、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體系。不僅如此,數字經濟還可以帶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促使經濟社會產生巨大變革,并催生出更多的新需求和新供給,使供給與需求之間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第二, 優化對外開放水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打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培育和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提升對外開放主動性。數字經濟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帶來顛覆式改革。


       在制造業領域,數字化供應鏈的發展將經濟運行的邊界無限拓展。人工智能等技術使供應鏈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也更易于管理和調整,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因此更為便捷和安全,數字經濟下全供應鏈的協作共贏成為可能。


       在服務業領域,數字貿易已經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服務可以通過數字的形式加以提供,如遠程教育、遠程診療、遠程辦公等。從而使服務業的發展跨越了空間的界限,將國內和國際市場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第三,提升經濟協同性。國內大循環體系的構建,需要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行市場體系,提高要素流動與配置效率。因此需要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同環節與服務鏈的各個節點,暢通國內循環主動脈,提高供應、生產、消費的整體協同性。


       數字經濟促進了供應鏈、產業鏈與服務鏈的相互銜接,打通了各環節、各鏈條之間的信息節點,促進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和信息傳遞的暢通,促進了資源的快速有效流動,也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由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改變了經濟運行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減少了資金、資源、產品等的流動阻礙,提高了經濟系統面對外部沖擊時的協同性和快速反應能力,進而提升了整個經濟系統的韌性。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6.2%,在全球的產業規模已經位居第二。盡管如此,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在制度設計、產品應用與共享、人才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存在瓶頸和問題,影響了數字經濟在暢通經濟運行、提高經濟效率、助力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發揮,還難以匹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需要。總體來看,面臨著“四大短板”。


       一是制度與技術短板阻礙了數字的應用與共享,形成了較高的“數字壁壘”,阻礙了經濟內循環的暢通。國內與國外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不均衡,也制約了國內外數字技術的應用與共享,不利于國內外循環體系的相互促進。二是數字經濟的人才短板制約了數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造成了普遍存在的“數字鴻溝”,降低了經濟發展的協同性。三是數字基礎設施短板限制了數字經濟的廣度與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數字使用障礙”,不利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四是數字安全保障的短板會形成安全隱患,使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隱私存在“數字風險”,威脅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是打通雙循環發展的關鍵節點。要清理制約數字資源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加強對數字開放共享的政策制定。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關于數字應用與開放共享的相關政策文件,協調和減少在數字資源應用與開放共享中存在的壁壘問題。同時,制定和完善數字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基于數字經濟的國際循環體系的構建。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數字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安全等相關制度,制定并完善各環節相關標準,探索在各地區、各部門間形成共享共用的機制,建立統一標準的數字應用規范,落實數字資源的信息交換制度,破解“數據孤島”狀況。同時推動國內數字經濟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為企業嵌入全球供應鏈創造條件。三是加快推進數字交易體制機制的完善,培育數字要素市場,建立數字交易和交易擔保等制度。加快培育“大數據甲方”。政府要帶頭購買數字服務,構建“用數字說話、以數字衡量、用數字管理”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環境,同時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傳統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積極購買數字服務,并對數字市場中的甲方予以適當的補貼和支持。


       暢通國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加強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利用數字技術整合國內外上下游企業,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高水平整合,推動國內循環與國外循環體系的有效對接和相互促進。打造產業數字化生態體系,搭建企業發展的市場、金融、會展等“云”平臺,使國內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靈活、便捷,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系統支撐。二是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鼓勵企業開展遠程服務,加大對文化、旅游、中醫藥等重點服務貿易產業及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數字貿易與國內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融合,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強大的國內市場支撐,助力雙循環中外循環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數字合同”等方式,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提供“量身定做”的數字應用設計方案和相關服務。數字經濟催生的新產業和新動能也將成為雙循環中的重要貢獻力量。


       數字經濟助力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體系,持續發揮數字經濟在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優化對外開放水平和提升經濟發展協同性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國內,以數字經濟為依托構建起更加暢通、高效、安全和規范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另一方面,面對不確定性增加的外部市場,要借助數字經濟在打破地域界限等方面的天然優勢,為國際市場的開拓和國際優質資源的引進提供更加有力的國內市場支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經濟發展與中國產業動能轉換的路徑選擇與機制研究”(19BJY093)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