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篮球推荐预测-cctv5足协杯直播-中国足彩网首页官网-英格兰世界杯冠军|www.wsnxt.com

沈陽鴻宇科技有限公司

【行業資訊】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產業鏈生態圖譜及發展前景深度剖析

發布時間:2020-09-25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1904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已經由“兩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逐漸擴展至“三化”,即包括數字化治理。  

       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業態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產業數字化,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即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一、數字產業設備情況

       數字經濟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升級、優化,數字經濟能夠得到更長足的發展。目前,5G通信技術的正在加快建設中,隨著5G技術在數字經濟中的深入融合,數字經濟將迎來發展新態勢。

       2020年是5G發展的關鍵年份,作為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工信部稱,電信企業要及時評估疫情影響,制訂和優化5G網絡建設計劃,加快5G特別是獨立組網建設步伐,切實發揮5G建設對“穩投資”、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積極作用。

       5G發展,基站先行。5G基站的選址建設,是保證5G商用信號覆蓋的基礎,所以,5G基站建設是5G產業布局的第一步。2020年5G迎來大規模建設,5G基站目標不斷刷新。通信運營商將正式開啟5G大規模集采,帶動產業鏈。從5G基站產業鏈來看,主要涉及上游規劃設計、中游建設/運維以及下游應用三大環節。其中在中游環節,涉及產業較多,包括基站設備、小基站、光通信設備、網絡工程建設、無線設備、傳輸設備以及網絡優化與運維等。產業鏈下游端,5G應用領域廣泛,涉及物聯網、智能裝備、手機/移動終端等等。

       隨著5G基站的搭建越來越完善,5G技術的商用也進一步鋪開,對于多種形態的數字經濟發展將帶來更多機遇。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數字產業化情況


       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業態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通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制造業。201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累計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回落8.1個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41%,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2%,12月末,全行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同比增長3.2%。

       另外,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6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1-6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1%(去年同期為下降7.9%)。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44%,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4%,6月末,全行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2.7%。


▲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通信業。2019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8%。按照上年價格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1.7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數據和互聯網業務較快增長,新興業務成新動力。

       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動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積極提供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業務,為政府注智、為行業賦能,固定增值及其他業務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動力。2019年,固定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完成2175億元,比上年增長5.1%,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9%提升到16.6%;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6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固定增值業務收入13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IPTV(網絡電視)業務收入29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物聯網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25.5%。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927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為7126億元,同比增長19.3%。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9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1768億元,同比增長15.4%。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利潤總額9362億元,同比增長9.9%;人均實現業務收入106.6萬元,同比增長8.7%。

       另外,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軟件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35609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8.3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12.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行業。2019年,我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業務收入和利潤保持較快增長,研發投入快速提升,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拓展,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2061億元,同比增長21.4%。2019年,全行業實現營業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上年提高13.1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2020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5907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2.6個百分點,仍低于去年同期3.8個百分點。上半年,全行業共實現營業利潤521.6億元,同比增長2.8%,扭轉一季度大幅下滑局面,但低于去年同期19.9個百分點,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1.3個百分點。

       隨著電子信息制造業、通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涌現,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深厚的技術支撐,如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

       5G通信技術。隨著5G建設逐步推進,5G技術將融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萬物互聯并全面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未來將加快5G市場布局,擴大商業規模。根據相關預測,2030年5G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3.6萬億元。按照產業間的關聯關系測算,2020年,5G間接拉動GDP增長將超過4190億元;2025年,間接拉動的GDP將達到2.1萬億元;2030年,5G間接拉動的GDP將增長到3.6萬億元。十年間,5G間接拉動GDP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到2020年,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5G市場。

5G直接和間接經濟增加值貢獻(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大數據。大數據是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突破6000億元;隨著大數據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不斷深化,2019年中國大數據市場產值達到8500億元。


       與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數字經濟將實現更多的應用。未來,大數據技術應用將進一步加深,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云計算。云計算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關鍵底座,已經成為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云計算產業呈現出穩健發展態勢。2019年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334億元,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45億元,預計未來四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人工智能。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國家戰略。人工智能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布局的深入,應用場景不斷擴展。

       從市場規模來看,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逐年攀升。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不斷深入布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為339億元,增長率達到56.2%。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71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產業數字化情況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產業數字化是指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經濟,不是數字的經濟,是融合的經濟,實體經濟是落腳點,高質量發展是總要求。

       產業數字化包括但不限于智慧農業、數字貨幣、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兩化融合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一般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5S”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三農”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態化、集約化,從空間、組織、管理整合現有農業基礎建設、通信設備和信息化設施,使農業和諧發展,實現“高效、聰明、智慧、精細”和可持續生態發展,是將科學技術融合在農業發展領域中的具體實踐和應用。

       近年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國智慧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數字經濟在農業中可以體現在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包括發展農業物聯網、農信息服務、建設數字鄉村、加快農業智慧化應用等。如建設智慧農業中心功能,推進農業數據資源共享,促進數字資源協同管理等。

       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滿足工業智能化發展需求,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特點的關鍵網絡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可以加大企業內網改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上云、標桿工廠等支持力度,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

       據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介紹,測算表明,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42萬億元、2.13萬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5%、2.2%。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同時可帶動約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集軟件、電子、控制、機械于一體,以智能生產終端為核心,主要由“云”、“網”、“端”三方面構成。其中,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指以自動化、網絡化為基礎,以數字化為手段,以智能制造為目標,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通過工業軟件、生產和業務管理系統、智能技術和裝備的集成,幫助企業實現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的各類智能化解決方案的總稱。推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可以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推動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建設。同時,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的應用。

       中國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市場受益于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加速細分行業滲透、制造業核心工藝技術加速突破等利好,在2018年整體規模持續保持較高增速,2018年整體規模達到1548億元,到2021年將達2837億元,并將有效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發展,加速向新一代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步伐。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車聯網。車聯網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和自動駕駛能力,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業態,加快面向汽車電子控制、車載網絡、汽車導航、無人駕駛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統、行駛安全及車聯網信息服務等應用電子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推動車載光學系統、車載雷達系統、集成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

       近年來,國內車聯網市場快速發展。國家多次出臺配套政策標準已推動行業發展,如工信部曾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信息通信)》、《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電子產品與服務)》等,而地方也不斷提出指導意見及規劃。中國車聯網產業前景廣闊,2019年車聯網市場規模超1900億元。隨著車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20年有望超過2050億元。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平臺經濟。平臺經濟是一種基于數字技術,由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的經濟活動單元所構成的新經濟系統,是基于數字平臺的各種經濟關系的總稱。近年來,平臺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平臺經濟規模已經占GDP的10%左右。平臺經濟已融入到了工業制造、零售、交通、物流、能源、金融等領域中。

       我國超大型平臺的成長周期不斷縮短,據統計,我國早期興起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從起步到市值/估值過100億美元,網易、攜程、京東用了超過10年的時間,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奇虎360、新浪微博花了7~9年時間;而2010年以后出現的超大型平臺的成長周期則普遍在6年以下,甚至僅需2~3年。

▲數據來源:中國通信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字經濟下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可以有序推動交通出行、房屋租賃、教育醫療、物流快遞等生活服務和社會服務資源共享,支持企業構建一批生產設備和辦公空間等共享平臺,大力發展新型兼職、人才眾包等模式,打造一批知識技術服務眾包平臺,推進農田、農機、農技及扶貧資源等涉農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供需高效對接。

       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包括普通加密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介質,可用于兌換法定貨幣,購買某些商品、服務或作為投資工具,比特幣即屬于典型的加密電子貨幣,其主要特征有: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捷、高度匿名性、貨幣數量固定等。數字貨幣與電子貨幣、擬貨幣有顯著不同。

       數字貨幣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現金數字話。商業銀行與央行間流通的準備金和貨幣市場的現金一直是流動性的關鍵,如今,數字貨幣重點在“兌換”,解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自上而下來看,為保證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且不改變央行貨幣發行總量,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和數字貨幣之間有等額兌換機制:在發行階段,中央銀行扣減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等額發行數字貨幣;在回籠階段,中央銀行等額增加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注銷數字貨幣。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再向市場以類似的方式來發放和回收數字貨幣,同時銀行間和市場間也可以進行數字貨幣的兌換。

       若從自下而上的角度,數字貨幣不是被某一機構“發行”出來的,而是公眾在用手里的現金“兌換”出來的。因此,傳統上實物貨幣受制于印鈔造幣環節的問題得以解決,數字貨幣的“印鈔造幣”可以瞬間完成,使得交易環節對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有利于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數字貨幣可以實現貨幣創造、記賬、流動等數據的實時采集,為貨幣的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

四、數字經濟產業現狀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詞,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中迸發出引領時代的巨大能量,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更凸顯了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據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突破40萬億元大關。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研究表明,我國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從規模上看,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從結構上看,數字產業結構持續軟化,軟件業和互聯網行業占比持續提升。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研究表明,我國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從規模上看,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從結構上看,數字產業結構持續軟化,軟件業和互聯網行業占比持續提升。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數字化基礎設施及基礎設施數字化的建設將提速。數字基建不僅僅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甚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選項。

       2、網格化、數字化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數字治理需求得到空前釋放。

       3、央行數字貨幣,或成為“新版四萬億”定向刺激的選項,或將加速推出。

       4、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組織、跨業務切實的數據互聯互通是社會有效治理、處置重大應急公共事件的基礎,成為社會共識。預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和“國家大數據戰略”融合實施、快速推進。

       5、數字消費并不會隨著疫情消失而大幅降溫,隨著數字技術、數字貿易、數字共同市場的發展,數字消費更加多元化。

       6、平臺的價值得到檢驗,平臺的功能將越來越綜合。無論是政務還是企業,越來越需要一體化、網絡化綜合支持平臺。而平臺自身將演變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7、公眾對于數據隱私的關注或將反彈,良好的數字治理、切實的隱私保護決定公眾對于數字經濟的信心。

       8、“機器人與人精細化的分工和合作”、“非接觸式”業務發展將迎來爆發期。零工經濟、自由職業者將成為潮流。企業勞務雇傭關系將向互惠合作的關系轉變。


轉載:長沙市工商聯